【专家观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第6期)

2020年9月6日19:00,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第六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与实践”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如期进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38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本次备课研讨会。

 

           

(宇文利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本期活动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燕连福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生升教授担任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东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汪越担任对话人。参会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如下:

孙来斌:党中央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由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吸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所决定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第一,是社会分工导致个别领导干部抱有英雄主义幻想,把自己看成是左右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决定力量,将群众史观抛到九霄云外。第二,是小农思维、小农意识造成的等级崇拜没有彻底清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侵蚀方面花了很大力气,但在改造小农文化方面显得相对用力不足。第三,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特权滋生,尽管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起一定的规范与引领作用,但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也发挥一定的浸染牵制作用。第四,是用人体制短板所导致的考核机制漏洞,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搞一言堂,忽视群众的诉求和基层的意见。五是长期执政的惰性导致出现精神懈怠危险。相较于剥削社会的以统治者为中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资本家利益集团为中心,我们不断强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重大意义,是对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以政绩为中心、以GDP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等思维方式的纠正与超越。

刘先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了很好的诠释,分别是《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源于陕北梁家河插队经历,他说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黄土地养育了他,从那时起他已经树立了深深的人民情怀。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是对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执政理念的发扬。参加工作后,总书记到河北正定基层接受锻炼,从正定县委书记一步步到党的总书记,他所到之地所做之事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向全中国人民作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庄严承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求我们必须将人民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也包括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等美好的东西,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回顾总书记执政以来的现实措施是能够完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

燕连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品格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多有体现,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对各国人民未来生活的关注,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人民视同无产阶级并探索建构相应的社会结构,再到《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以说,人民性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五个特征之中。人民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体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人民性的一贯坚持,发展体现在每个时期人民性的具体任务、实现方式和发展指向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人民目标论、人民创造论、人民共享论、人民底气论、人民最高论、不负人民论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也可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真正在实践中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对中国共产党自身而言,需要加强自我革命,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对每一个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即为人民服务。

王生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而资本的价值增值以及将这个增值部分再投入生产所形成的积累,不过是满足生产目的的一个手段。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和由此派生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及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稳步提高的收入水平才能为不断发展的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才能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有效治理,构成了对资本价值增值运动的制度性约束,引导和规范着资本运动的总体方向和现实途径,保证了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为此,我们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既包括微观主体中的领导力,如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确立领导力,也包括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中的领导力,还包括社会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领导力,既要影响生产,也要影响分配,还要作用于交换和消费。

黄东:从概念的发展来讲,以人民为中心经历了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之定位为一种发展理念,到十九大从十四个基本方略的高度对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概括和高度凝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分多个方面进行充分展开,概念指向的丰富度不断提升,不仅有价值立场,同时也有工作立足点,进而提出了对每一位党员的品质要求。在教学当中我们要进一步对概念进行延伸,比如从上位概念、同位概念、下位概念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从概念生长来讲要考虑到实践性,既要有政治领袖人物的论定,也要有理论阐释者的研究和现实层面实际性的展开。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概念对接到发展史中,体现为从现实的人到人民主体再到以人民为中心,这几类概念发展是有明显的过程性的,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汪越:关于以人民为中心,要解释清楚人民这个概念是什么,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群体,从量上来说指的是社会人口当中的绝大多数,这样才能够理解宪法对于人民的解释。面对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更多是一个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而人民当家作主是从政治维度进行解读,是指在政治框架中到底谁是主人,它们是内在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层面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在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上的以人民为中心。除了从理论上阐释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回归到现实,客观的承认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不以人民为中心的现象,讲清楚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而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被充分贯彻。

闫方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于人民的很多提法,其中人民立场、人民需求、人民幸福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三个关键词。对比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立场体现的特别明显,尤其是在抗击疫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人民立场处理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涉及的是根本的长远的原则性的问题。人民需求有时代性、动态性的变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发展一种科学化的、精细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以应对人民的动态需求,同时还要把存在的需求提炼出来,进行合理的分辨、归类、协调、把握、整合、实现,有的时候还要加以塑造,提升人民的需求。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追求,它与我们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与我们的小康社会及美好生活是相互贯通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理念,举办了13期“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系列活动,助力全国高校马院更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更好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专家学者照片来自网络)

文字稿整理| 喻春曦 赵旭昆 豆颖康

撰稿| 豆颖康

审稿| 陈培永 陈文旭 曲建英

排版| 瞿杨 陈艺文

海报| 魏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