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亚历山大•布兹加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系列讲座(一)
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2016年5月4日,莫斯科国立大学著名教授、经济学博士、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亚历山大·布兹加林来京举办为期10天的6次系列讲座。该讲座系布兹加林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的主干部分。目前,该授课讲座已圆满结束。我们将布兹加林教授的讲课精华内容归纳概括,以飨读者。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20世纪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布兹加林教授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呈现出十分丰富的盛况,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的探讨也十分发达,包括文学渊源,美学渊源等。不过,在他看来,传统的三大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仍然是必须强调的三大来源。康德、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方法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核心。
布兹加林教授认为,康德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十分重要。二律背反理论,是黑格尔发展起矛盾概念的理论基础,而这之后,又被马克思发展成其辩证理论。黑格尔理论经青年黑格尔派而对马克思产生影响,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黑格尔的总体性和整体性理论。黑格尔提出,历史的发展,是由碎片化逐渐生成总体性的过程,而这无疑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大理论核心。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是正题——反题——合题的普通三段论,而在黑格尔这里,抽象——否定——具体的发展模式,被加入了辩证法理论之中。恩格斯对辩证法的发展具有巨大贡献。恩格斯总结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主要是人本学意义上的,费尔巴哈强调了人和环境的交互性。
马克思主要保留了本质和表象二分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方法。不过,马克思认为表象是阻止人们认清本质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历史地考察人,历史地考察社会,才可以洞见历史和社会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十一条笔记中,马克思强调了其对历史性的重视。
在经济学方面,布兹加林教授认为,马克思克服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在矛盾,突破了亚当·斯密关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理论的道德合理的前置假设。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克服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内在矛盾的理论突破。大卫·李嘉图对马克思的理论有重大贡献,其要点在于,大卫·李嘉图所描述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相对价值量,而非资本家付给劳动力的报酬的多或少。此外,魁奈的经济表对马克思有很大影响。魁奈,作为重农学派的代表,可能是第一个有意去区分不同生产部门的学者。同时,魁奈也启发了马克思关于再生产问题的思考。
布兹加林教授认为,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入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各阶段之中,以下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资本论》。
在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应当主要分成两派、四个主要人物来考察: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派,列宁和罗莎·卢森堡代表的共产主义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葛兰西、萨特、凯恩斯以及琼·罗宾逊的思想。尤其是琼·罗宾逊,她曾多次到中国考察,写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分析著作。
在21世纪,最值得注意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应属生态马克思主义、后工业马克思主义,以及反全球化思潮。
布兹加林教授认为,全球化实际上正在造成资本在全球的统治。大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跨国的权力体系。跨国的世界性的集中化资本,在对抗地方性的分散性资本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这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制造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尽管有不少反资本组织,但是在全球范围来看,资本的联合和整合的力量是强大的,反资本组织和人民的联合是成本巨大和困难的。不过,也应看到,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已经取得的反对资本在全球统治的成绩。例如,和平主义,人权斗争,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对单纯“经济”增长崇拜的成就,草根民主的一定程度的进展,以及世界性裁军的成果。